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行业名称: 互联网金融行业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7-12-29 16:34:54 |
研报栏目: 行业分析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张颖 |
研报出处: 东方证券 | 研报页数: 3 页 | 推荐评级: 看好 |
研报大小: 603 KB | 分享者: zx9****58 | 我要报错 |
近日央行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对从事条码支付业务的机构资质、限额管理、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给出明确监管要求,2018年4月1日开始实施。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核心观点
从暂停、重启到业务规范出台。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14年3月央行下发通知,要求支付宝、腾讯等暂停二维码(条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和产品;2016年8月下发《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再到本次2017年12月正式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从业务资质、限额管理、技术规范等各方面给出具体要求。
牌照存量监管,资质要求得到进一步加强。①、本次规范明确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技术的付款服务应当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②、自2011年以来央行一共发放27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且继2015年仅发放2张之后,2016年没有新增,与此同时,2016年4月央行下发文件对支付机构分级分类监管,8月首批支付牌照续展重在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入存量时代。截至2017年6月底,被注销的24张支付牌照包括10家被合并,10家未能续展,3家违规被注销,1家主动注销。剩余247张正常运营的牌照支持移动支付的仅48张,支持银行卡收单有61张,但其中仅37张能在全国范围展业,同时具备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仅28张。
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支付回归工具本质。本次规范要求银行及支付机构根据风险防范能力分级,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此前2016年3月印发的“96费改”统一商户类别、取消费率梯次,支付行业渠道成本更为透明,收单费率显著下降,2017年1月备付金集中存管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且暂不计付利息;8月网联成为新的网上交易清算平台,切断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业务模式,要求2018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为备付金集中存管提供了基础,同时用户支付交易数据信息都将在监管体系内留痕。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之下,第三方支付将回归工具属性,要真正吸引用户和持续产生价值则必然要超出支付业务本身。
数据有效挖掘和客户精细运营成为必然出路。①、本次规范要求银行、支付机构不得采用交叉补贴、低于成本价格倾销等不正当手段排挤对手,一定程度上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烧钱补贴行为有关,也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烧钱补贴更多只是加快了两大巨头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合计超过94%份额的垄断进程,其原有海量用户基数、APP使用习惯以及完善的配套产品与服务构建的护城河依然很难突破。②、当前移动支付在国内普及程度已然很高,未来更多要解决的问题是借助多种生物识别手段提升安全性和便利体验,并基于支付环节的高频实时数据从支付向增值服务和精细运营延伸。③、在穿透式金融监管以及国家层面推进数据共享的背景下,网联平台在满足监管功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数据垄断,未来信联也将在个人数据和信用层面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叠加本次规范叫停巨头不正当竞争,部分牌照资质齐全、拥有商户场景和数据资源且技术能力突出的产业链相关方将受益。
风险提示
监管持续收紧、行业竞争恶化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